官方定位為半職業聯賽[註 1],理想是朝職業聯賽邁進。SBL委員會由七隊各派代表一名(通常是領隊)、籃協代表一名、體委會代表一名組成;後來主導權已轉向籃協,即便各大議題需要各球團表決同意,但籃協為實質總管者,籃協不定期邀請各領隊和議題相關人士(例如可能邀請體委會、轉播單位)進行領隊會議、籌備會決定聯賽事宜。於第九季開始分割出行銷權。
例行賽
编辑
每年約從11、12月左右開打,並於約5月結束例行賽。除第一季各隊例行賽應賽24場外,第二季至第十五季各隊應賽30場,第十六季至第十七季各隊應賽36場,第十八季起各隊應賽40場。
例行賽皆在週末比賽,除第一季是週五一場,週六週日兩場以外,其他季都是週五兩場、週六週日三場。例行賽第一季採四次循環,合84場;而第二季至第十五季皆採五次循環,也就是每隊彼此之間一共要交手五次,合105場;而第十六季起皆採六次循環,也就是每隊彼此之間一共要交手六次,合126場。第8季例行賽維持五循環模式各隊出賽30場,賽程將增加週三場次。但從第九季起,取消周三場次。
籃協7日召開SBL球團會議,第17季確定5隊開打,賽制也有所改變,參考中華職棒作法,採上、下半季制,上、下半季各16場四次循環,全年賽季一隊打32場,總冠軍就由兩個半季的冠軍進行7戰4勝制的對決產生。[45]。
第18季7日召開SBL球團會議,第18季確定5隊開打,賽制也有所改變,將取消上、下半季,改採單一賽季[46]。
全明星賽
编辑
主条目:超級籃球聯賽全明星賽
前六個賽季均於春節期間舉行全明星賽,第七季、第八季取消,第9季起恢復舉辦。第17季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舉辦。
季後賽賽制
编辑
第一、二季季後賽準決賽採3戰2勝制,總冠軍賽採5戰3勝制;自第三季起季後賽準決賽採5戰3勝制,總冠軍賽採7戰4勝制。第八季起季後賽和總冠軍戰都是7戰4勝。
第十二季至第十六季改為前六名晉級,前兩名直接晉級四強準決賽,首輪由第三對上第六、第四對上第五進行4戰3勝制賽事(在此階段第3和第4名將可享有1勝之保送勝),兩支勝隊再與例行賽前二名進行四強準決賽,四強賽與總冠軍賽仍維持七戰四勝制。[47]
第十七季改為半季制,上下半季冠軍隊伍為同一隊,則由年度戰績二、三名隊伍,先打5戰3勝制的挑戰賽,再由獲勝出線的隊伍,與包辦上下冠軍隊伍交手,包辦兩個季冠軍隊伍有1勝優勢。總冠軍賽如果上半季冠軍及下半季冠軍不同隊伍,則賽制為七戰四勝制。
第十八、十九季起回到兩輪季後賽,首輪將由前4名球隊交叉對決,採5戰3勝制,勝隊將進行7戰4勝制的總冠軍戰。第二十季隊數減少為四隊,季後賽將由年度戰績第二、三名隊伍對決,採5戰3勝制,勝隊再與年度戰績第一名隊伍,進行7戰4勝制的總冠軍戰。
第二十季起,則由年度戰績二、三名隊伍,先打3戰2勝制的挑戰賽,再由獲勝出線的隊伍與年度第一名將進行5戰3勝制的總冠軍戰[48]。
比賽場館
编辑
目前主要在彰化體育館、板橋體育館、北市大天母體育館、桃園巨蛋舉行,高雄、新莊和苗栗也有安排賽事。
原本大部分場館都禁止飲食,但第十一季初開始,台體大體育館、北市大體育館和新莊體育館加入開放行列(新莊體育館試辦一年),但不可以攜入玻璃製容器。
賽季
比賽場館
第一季2003–04
台北體院體育館(俗稱「白館」,已於2007年6月拆除)
第二季2004–05
第三季2005–06
第四季2006–07
台北體院體育館、新莊體育館、苗栗巨蛋、國立成功大學中正堂
第五季2007–08
台灣體院體育館、台北小巨蛋(明星賽、季後賽在此進行)、新莊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第六季2008–09
臺北體育館、新莊體育館、新竹縣立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苗栗巨蛋
第七季2010
新莊體育館、臺北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苗栗巨蛋、宜蘭大學體育館
第八季2010–11
臺北體育館、新莊體育館、鳳山體育館、宜蘭大學體育館
第九季2011–12
新莊體育館、台北小巨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新竹縣立體育館、苗栗巨蛋、高雄巨蛋
第十季2012–13
臺北體院天母體育館、新莊體育館、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臺北體育館、苗栗巨蛋、高雄巨蛋
第十一季2013–14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新莊體育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苗栗巨蛋、新竹市立體育館、高雄巨蛋(*:可飲食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第十二季2014–15
新莊體育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花蓮體育館
第十三季2015–16
板橋體育館(例行賽、明星賽)、新莊體育館(準決賽、冠軍賽第四戰至第七戰)、彰化縣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複賽、冠軍賽第第一戰至第三戰)
第十四季2016–17
板橋體育館、新莊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中原大學體育館、高雄巨蛋
第十五季2017–18
台北和平籃球館、新莊體育館、桃園市立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高雄巨蛋
第十六季2018–19
板橋體育館、新莊體育館、桃園市立體育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高雄巨蛋
第十七季2019–20
台北和平籃球館、板橋體育館、新莊體育館、桃園市立體育館、板樹體育館、晧宇國際體育館[49]
第十八季2020–21
新莊體育館、板橋體育館、和平籃球館、彰化縣立體育館、桃園市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晧宇國際亞洲區籃球培訓中心
第十九季2021–22
板橋體育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輔仁大學中美堂、桃園市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第二十季2023
板橋體育館、輔仁大學中美堂、新竹市立體育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第二十一季2024
基隆市體育館、板橋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
第二十二季2025
基隆市體育館、板橋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
電視轉播
编辑
ESPN:第一季 – 第十一季
緯來體育台、緯來育樂台、緯來精采台:第三季 – 第五季、第十二季 – 第十五季、第十八季 – 第十九季、第二十一季
愛爾達電視:第六季 – 第九季、第十二季、第十四季 – 第十五季、第十九季
公視2台、公視HD:第九季、第十季、第十一季、第十二季、第十八季(第九季、第十季、第十二季僅轉播季後賽、第十一季轉播周日例行賽跟季後賽)
WinTV、民視第一台:第十六季
ELEVEN SPORTS:第十七季
華視主頻:第十九季(第十九季僅轉播季後賽)[50]
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第二十季[51]
行銷單位
编辑
第一季 – 第五季:NIKE和ESPN
第六季 – 第八季:智林運動行銷
第九季 – 第十一季:悍創運動行銷
第十二季 – 第十五季、第十九季:甘霖廣告
第十六季:WinTV
第十七季 – 第十八季、第二十季 – 至今:展逸國際行銷
參賽隊伍
编辑
賽季
超級籃球聯賽隊伍變遷圖
第一季2003–04
裕隆恐龍
新浪獅
不適用
達欣工程
中廣戰神
九太科技
台灣啤酒
臺灣銀行
第二季2004–05
緯來獵人
東森羚羊
第三季2005–06
幼敏電銷
第四季2006–07
東風老鷹
第五季2007–08
璞園建築
台灣大雲豹
米迪亞精靈
第六季2008–09
裕隆納智捷
金門酒廠
第七季2010
第八季2010–11
第九季2011–12
新北裕隆納智捷
臺中璞園建築
臺北達欣工程
臺灣大[52]
第十季2012–13
第十一季2013–14
第十二季2014–15
富邦勇士
第十三季2015–16
裕隆納智捷
璞園建築
第十四季2016–17
桃園璞園建築
第十五季2017–18
第十六季2018–19
第十七季2019–20
轉至社會甲組
轉至ABL
高雄九太科技
第十八季2020–21
轉至P. LEAGUE+
第十九季2021–22
退出社會甲組
第二十季2023
暫時退出,並保留球隊。租借兩年參賽權利給彰化縣
彰化柏力力
解散
第二十一季2024
第二十二季2025
裕隆集團
彰化璞園柏力力
口號
编辑
賽季
口號
第一季2003–04
每一戰都是決戰
第二季2004–05
冠軍聖戒,統治籃壇
第三季2005–06
生死以球
第四季2006–07
全星開戰
第五季2007–08
沈浸其中
第六季2008–09
不適用
第七季2010
每一秒都有英雄
第八季2010–11
百年拚好球
第九季2011–12
全面進化
第十季2012–13
Attention精彩時刻
第十一季2013–14
拚
第十二季2014–15
CHANGE新世代挑戰更高的能耐
第十三季2015–16
英雄上陣
第十四季2016–17
Hero for team 為團隊而戰
第十五季2017–18
It's gonna be lit
第十六季2018–19
戰鼓再起
第十七季2019–20
一起Fight
第十八季2020–21
FIGHT BACK
第十九季2021–22
突破
第二十季2023
WE ARE ONE
第二十一季2024
REBOOT重啟初心
第二十二季2025
再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