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的哈尔滨冰场,零下20度的寒气中,一个身影独自挥杆。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场馆里格外清晰——那是15岁的胡扬,一个当时连省队替补名单都进不了的普通少年。谁能想到,十年后,他会成为中国冰球队最耀眼的那颗星?
一、冰刀下的童年:冻疮与梦想
胡扬的冰球故事始于一场偶然。8岁那年,他在老家齐齐哈尔的露天冰场第一次摸到球杆。"那种感觉就像触电",他后来回忆道。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父亲下岗,母亲靠缝补衣服维持生计,连一副像样的护具都买不起。训练时,他的膝盖总是青紫交加,耳垂上的冻疮结了又破。教练记得,有次他摔断锁骨,第三天就缠着绷带回来练滑行。"疼?当然疼。但冰球是唯一让我忘记贫穷的东西。"
二、命运的转折点:那场暴风雪中的选拔赛
2016年的全国青年锦标赛,暴雪导致半数选手弃权。胡扬顶着高烧上场,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环境中完成"帽子戏法"。国家队教练王锐在赛后更衣室找到他:"小子,你眼里有火。"这个评价改变了胡扬的人生轨迹。进入国家集训队后,他每天加练200次射门,录像分析笔记写了整整12本。队友调侃他是"冰球疯子",但正是这种疯劲,让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面对加拿大队时打进制胜一球。
三、荣耀背后的阴影:十字韧带与复出奇迹
2021年世锦赛前的重伤差点终结他的职业生涯。"听到韧带断裂的声音,我以为完了。"术后康复期间,他偷偷把哑铃藏在病房,医生查房时假装睡觉,半夜却忍着剧痛做核心训练。复出首战对阵瑞典,他带着未拆的钢丝上场,解说员惊呼:"这个中国人把冰球场变成了角斗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执着,其实很简单——每次穿上国家队队服,胸口那面国旗都在发烫。"
——胡扬在《冰雪人物》专访中的回答
如今,28岁的胡扬正在备战米兰冬奥会。他创办的青少年冰球训练营已培养出30多名省队队员。"我想让更多孩子知道,冰球不是贵族运动,而是勇敢者的游戏。"说这话时,他抚摸着左腕上那道长长的疤痕——那是十年前省队落选时,他赌气砸玻璃留下的伤痕。